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民族团结进步专栏

(图)百色市右江区:民族团结一家亲 安置点和谐传真情

2023-02-14 10:26     来源: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区共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3个,搬迁5551户24141人,涵盖汉、壮、苗、瑶、仡佬等13个民族。近年来,右江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安置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各民族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一、抓好就业扶持,促进各民族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共同发展

右江区把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种方式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一是实施就业帮扶。通过转移就业一批、就地就近就业一批,实现搬迁家庭至少1名劳动力就业目标。二是采取集中就业培训。右江区以“送教上门”等方式,对搬迁劳动力实施“点对点”“一对一”精准就业培训,截至2022年11月,累计开展培训10期,培训搬迁劳动力462人。三是提供就业服务。右江区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活动,建设“零工市场”“老乡就业驿站”等服务平台,为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提供“251”服务(提供2次以上职业指导、推送5个针对性岗位、推荐1个培训项目)。截至2022年11月,已惠及1017名搬迁劳动力。

二、搭建民族之家,促进各族搬迁群众交流交往交融

右江区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营造了各族搬迁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一是建立民族之家。精心打造集非遗传承、民族讲堂、石榴籽议事厅、文化宣传、民族活动剪影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华民族之家”,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活动、民族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生活关怀等多种服务,为各民族搬迁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让搬迁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家的温暖。二是开展民族融合活动。以“民族之家”为载体,在安置点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爱国宣讲、民族团结、爱心义诊、邻里节、游园活动、文艺晚会等活动,宣传各族搬迁群众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促进安置点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截至2022年11月,右江区先后开展各类活动246场次,接待考察观摩学习团1130余人次。

三、传承民族文化,构筑安置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右江区通过培训传承各族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一是组织山歌培训。组织各族搬迁群众参加山歌培训交流,培养了一批传唱地方浓厚民族文化的本土歌手,引导各族群众在安置点自发成立3支业余文艺队伍,利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表演展示贴近本地实际、群众生活、搬迁新风貌的民族文化节目。二是开展非遗传承技艺培训。右江区定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非遗传承技艺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三是举办少数民族手工艺培训。组织总工会、妇联等单位到安置点举办少数民族服饰班、民族刺绣、麽乜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技能,传承少数民族手工艺文化,铸牢各族搬迁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安置点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与其他城市居民同等社区服务,右江区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搬迁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一是设立安置点“翻译官”。在安置点设立民族工作服务窗口,从社区两委中安排精通彝族语、壮语等民族语言的工作者担任翻译官,举办8期彝族语、壮语、粤语、普通话等群众语言培训班,促进搬迁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二是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加强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安置点成立党支部,配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区直机关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安置点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充实安置点干部队伍力量,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民族事务窗口,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政策咨询、民族成分变更申请等事项办理前移,为少数民族搬迁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三是推广便民利民“线上服务”。针对不同搬迁群体,打造“线上、现场、上门”立体服务平台,推动安置点生活、物业、法律等服务从实体向网络延伸,实现社区“10分钟”惠民服务圈。四是设立民族工作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民族事务办理咨询等服务,及时了解各族群众的需求,化解搬迁群众矛盾,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进一步铸牢各族搬迁群众的民族团结思想根基。2021年以来,右江区先后为安置点低保户、残疾人员、困难党员等905名搬迁群众赠送生活必需品,为辖区各族群众9013人次提供就业服务与技能培训、解决群众子女入学等难题。


责任编辑:符振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