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归档) > 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广西参赛选手典型案例

邓海婷:脱贫路上绽放的青春芳华

2020-10-19 11:05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陈津远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玉林讯(陈津远)青春总是有着不一样的底色,或是成长的烦恼,或是澎湃的激情,或是敏感而细腻的故事,或是逆境中磨炼的勇气。而当青春与贫困联系在一起、与脱贫攻坚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就注定了它的底色必然更为深刻。

十六岁的邓海婷就像一株顽强的百合花,在逆境中迎风绽放。

贫困让她更早地面对人间冷暖,但也让她更早地振翅高飞。从偏僻农村到繁华城市,从贫困少年到技能大赛优胜选手——这是属于她的青春芳华。

从村里到镇上 贫穷的滋味是咸的

盛夏七月,南宁炎热的天气里,邓海婷在灶台前累得满头大汗。这是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的赛前培训。邓海已经在灶台前站了六个小时,反复练习厨艺。十六岁的年纪,对于很多女孩来说,仍是在温室中无忧无虑成长的时候,然而瘦小的邓海却像一个小小的哨兵,坚守在她自己的战位上。

赛前培训为期五天,她要掌握烹饪、洗熨衣物、婴儿护理、老人照料等多个科目,平均每天的培训时长在十个小时以上。很多次当邓海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都恨不得直接栽倒在床上。然而她的心里是火热的。一种强烈的赢得比赛的信念,充盈着女孩的内心。她必须证明自己的技能是最好的。因为她了解贫穷,也知道该如何战胜贫穷。

邓海婷出生在北流市扶新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从村里到市区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小时候,邓海婷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在田野间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母亲苏月秀毕业于卫校,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严格。小海婷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几乎每个学年都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在邓家斑驳的砖墙上,贴满了女孩得过的奖状。然而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2016年的冬天,去镇上读初中的邓海得到消息,母亲因为患脑膜炎引发器质性精神障碍,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傻了”。那时父亲邓文林投资的养猪场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亏损,母亲的病成了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邓海婷至今还记得她匆匆赶到病房,那个曾经干练的母亲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僵硬地叫着她的名字,却一点也想不起跟她有关的事情。那种恐慌让小小年纪的邓海婷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崩溃。她趁着家人陪母亲去检查,一个人躲在病房里,捂着嘴啪嗒啪嗒地掉眼泪。后来邓海婷回忆起来,说贫穷最开始的滋味是咸的,泪水那么咸。

从那时开始,邓海婷不得不习惯做一个贫困生,每次学校里缴纳各种费用,公示贫困生减免名单时,邓海婷总觉得别人的眼光聚焦在她身上,火辣辣的疼。再加上从偏僻的农村小学到镇上的初中念书,她的眼界见识都比不上那些曾经进过城的孩子,无论她多么努力,学习成绩还是很快拉开了差距。

从镇上到城里 世界的温度是暖的

不过,邓海婷的世界并不是灰色的。恰恰相反,在忽然袭来的人生风雨中,女孩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温暖。当地政府通过精准识别,很快关注到了邓家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对他们一家进行帮扶。李俊良是邓家人的帮扶联系人。他指着墙上的贫困户明白卡,一项项讲述帮扶政策。在政府的帮助下,邓海和弟弟的学业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父亲邓文林也在离家不远的工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艰难日子里,父亲依然努力为邓海婷创造好的条件,用温暖的亲情驱散女儿世界里的阴云。

平日里,邓海婷要住校生活,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到家里。父亲几乎是一个人肩负起了全部的家庭重担。不仅要在工地里打拼,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小儿子。有一次,邓海婷和父亲说起学校里的生活,说起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吃零食。本是无意中的闲聊,可是后来,父亲在送她去上学的路上,将两张皱巴巴的零钱塞给了她。钱不多,却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疼爱。

母亲苏月秀虽然有精神障碍,不记得许多人和事,不再是以前干练的模样,可她心里那份要自强的信念却从未遗忘。李俊良还记得,邓家的贫困户明白卡第一次挂上墙,苏月秀就给取了下来,问她为什么,她只是反复地念叨:“我们家不能当贫困户。”这种执着的、不甘于贫困的信念也传递给了邓海。在经历了最初的惶惑后,邓海很快调整了心态,试着直面贫困生活带来的挑战。她变得更懂事了,生活节俭,主动帮着父亲分担家务。渐渐地,她学会了如何照料自己,也学会了洗衣、做饭、种田。虽然学习成绩没法一下子追上城里的孩子,可邓海就像星光下勤奋赶路的孩子,始终默默地努力着,每天坚持预习、复习,不断缩小差距。

她的努力也影响感染了身边的老师同学。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人因为她的贫困而对她歧视奚落。她还被选为优秀班干部和文娱积极分子,在全年级的排名也进入前列。然而出乎很多人预料,2019年夏天,初中毕业的邓海没有选择升入高中,而是报读了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成为一名职业教育学生。邓海并不是仓促决定,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职业院校不但有学费补贴,能极大地减轻家庭压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学到有用的职业技能,早早地参加工作,为父亲分担生活重担。

“我相信自己,其实我觉得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战胜贫困的能力,如果我学到了有用的职业技能,那就一定能够让生活好起来。”贫困的日子没有吓住女孩,反而教会了女孩该如何去战胜它。

从城里到全国 道路的前方是亮的

2019年,邓海婷以优异的成绩入读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这是女孩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尽管只是一所职业教育院校,但从偏僻的小村庄一步一步走到这里,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像许多第一次走进大城市的农村孩子一样,邓海婷也对城市的繁华感到震撼。她笑着说最喜欢青秀区林立的高楼,也爱在朝阳广场闲逛。不过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邓海婷始终牢牢记着自己的初心。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职业技能,早日战胜贫困。

技师学院的校风很好,邓海婷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学前教育专业有一门舞蹈的必修课,邓海婷没有舞蹈基础,只能从零开始,第一次练习下叉疼得她直冒冷汗,韧带却怎么也拉不开。邓海婷犯了倔,说什么也要把动作练好,髋骨一次次撞在地板上,很快磨破了皮。她则笑称是“真的练到脱了一层皮”。正是因为这样敢于吃苦的精神,她的职业技能水平飞速提高。老师对勤奋的邓海印象深刻,在考虑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的推荐人选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她。全校仅有两个推荐人选。邓海入选后非常珍惜这次参赛锻炼的机会。她参加的是家政服务员的比赛项目。这个项目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考验人的综合能力。烹饪、洗衣、婴儿护理、老人照料,从字面上看都是日常家务,其实每一项内容都有极为专业的比赛要求。

“就练习切菜这一个步骤,就要站在那里连着切几个小时,反复练才能掌握要领。”

对于很多参加赛前培训的人来说,练习是十分痛苦的。但对于邓海婷来说,这一切让她想到了小时候,在那些苦日子里,自己跟着父亲一样一样学习做家务的感觉。五天的赛前培训,邓海把自己逼到了极限,特别是距离比赛还有三十六个小时的时候,她几乎是挤出了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刻苦练习,那种不要命的拼劲儿让人很难想起她才只有十六岁。终于比赛的时间到了,邓海说当她走进赛场的时候,她就相信自己一定会赢。因为她是打心眼里爱这些技能。

比赛从专业操作的准确性、所需时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严格考核,最终邓海婷没有愧对曾经流下的汗水,以过硬的实力成功通过选拔赛,入选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名单。

小村庄里的姑娘即将走向全国大赛的赛场。她凭借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运气,不是他人的施舍,而是自己辛苦练就的技能本领!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子来说,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但是对于一个从贫困的泥沼中拔足前行的年轻人来说,她的前路一片光明。

“我现在想着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再考一个大专或者本科,让自己的职业技能更丰富。”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如今的邓海婷越来越自信。而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2019年邓海婷的家也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尽管生活还有一些拮据,却是未来可期。

星光不会辜负在夜里赶路的孩子,逆境里的青春同样能够绽放芳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只要奋斗的步伐永远向前,孩子们的未来就一定会人生出彩。

责任编辑:梁家淞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