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归档) > 广西定点观测脱贫攻坚

(图)田东县思林镇三百村:贫困村蝶变“红旗村”

2020-11-02 10:35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黄色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三百村位于田东县东北部,是田东县“十三五”贫困村,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全村辖6个自然屯547户239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6户827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4亩。为了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三百村精准发力,向贫困宣战,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从贫困村摇身一变红旗村、示范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23.7 %降至今年初的0.7%,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4502元提高到2019年的2万元,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日益提升。先后荣获区级三星级党支部、市级生态宜居红旗村、田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田东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党建“四个一”引领  筑牢脱贫致富“桥头堡”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以前三百村由于土地贫瘠,产业规模小,村集体经济收入为“空壳”,村两委班子人心涣散,活力不足,凝聚力不强,长期处于软弱涣散支部行列。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三百村抓强党建做大分母,抓优机制做强分子,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以培育主心骨为主线,狠抓组织创新。按照“讲政治、善治理、能带富”要求,深化“领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把普通群众培养成为骨干,把骨干培养成为经济能人,把经济能人培养成为村干部,大胆从优秀村级后备干部中择优遴选,把经济能人、致富能人等充分吸收进支部班子,村两委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搭配合理,战斗力、凝聚力强,支部书记黄广六就是村里的经济能人,他放弃红红火火的运输生意,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当前支部班子共5人,都是村里的精英骨干,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二)是以建强主阵地为基调,狠抓能力提升。该村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建起了漂亮的三层办公楼,面积达480平方米,同时以“红色党建”为基调,通过宣传栏、文化墙、板报等形式,加强党纪党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同时,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党员示范岗等便民服务项目,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以党员“1+1”联户体系为目标,狠抓社会治理。配齐村法治顾问、法治联络员等治理队伍,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民主决策“五议两公开”等制度,修订村规民约,将法制理念、德治内涵、自治元素融为一体。以网格化联户方式,推动每名党员联系服务若干户群众,做到每名党员都有联系户,每户都有党员联系,实现群众有诉求、有困难都能找得到党员。目前全村44名党员共联系贫困群众196户827人。

(四)是以精准规范为基石,狠抓制度建设。狠抓“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支部的组织、队伍、活动、制度等建设, 通过开展“支部争创红旗、党员争当先锋”“我是党员我带头”“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等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全村44名农村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架起干群“连心桥”。落实“一帮一联”,通过“请进来教、带出去学”方式,举办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班7期261人次。实施“个十百千”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5名。

    “六大基础工程”  夯实乡村振兴“基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致富,先修路。以前三百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羊肠小道,道路曲折,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人穷志短。脱贫攻坚打响后,三百村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突出基础设施、民生民本、环境卫生三大领域,全面改善道路、电力、通讯、饮水、文化、环境卫生等六大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实施农村道路建设,让群众走上“幸福路”。共投入550多万元实施了思林镇三百村定点观测基础设施改善项目、道路硬化项目、产业路硬化项目等11条10公里,村屯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全面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群众喝上“干净水”。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230多万元,修复村水利主渠道6.5公里,解决200多亩水田灌溉问题。实施河道改造工程,抓好小河流域治理。修建自来水管,安装饮水过滤器,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让群众用上“放心电”。投入400万元实施电力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新建200千伏安变压器八台10千伏线路9千米,380伏线路27千米,新立电杆192基,进一步优化村庄电网结构,实现了家家户户通动力电。

(四)是推进通讯基站建设,让群众共享“信息源”。全村接通了光纤网络,4G和宽带覆盖率达98%。

(五)是实施文化服务工程,让群众口袋脑袋一起“亮起来”。投入201万元,建设480平方米功能齐备的公共服务中心、5个标准化灯光篮球场、4个文化舞台、60平方米的卫生室、农家书屋、健身路径等,安装了186盏太阳能路灯,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实施环境卫生整治,让群众养成良好习惯。结合河道治理项目,改造排污系统,做到生活生产污水不乱排放,雨水排泄畅通。推进乡村“厕所革命”,建设化粪池296个、改善农户厕所291个,建设垃圾池5个,购买垃圾车1辆,聘请保洁员3名,建立村组环境卫生微信群,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卫生整治,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极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大产业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聚宝盆”

治穷要治本,核心在产业。三百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牢牢牵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产业。

(一)是巧念霸王花“致富经”。霸王花是两广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备受欢迎的药食两用保健食品,三百村大胆探索,靠山吃山,积极发展霸王花特色产业,帮助村内大户建成了6个霸王花加工作坊,成立了霸王花生产加工合作社,整合村里的所有剑花烘干加工作坊,统一成品标准,统一售价出货。通过发展霸王花产业的贫困户一年就增收2700多元,目前全村霸王花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年产鲜霸王花500多吨,带动贫困户110多户。

(二)是育好养殖“钱袋子”。积极联系引入优质养殖企业,投入资金实施思林镇三百村村村民合作社养殖棚舍建设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群众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建成规模化育肥猪养殖场11个,年出栏育肥猪1万头;建成大型林下肉鸡养殖场5个、养鸭场2个,年出栏肉鸡12万羽、肉鸭2万羽以上;建成规模化繁育母猪养殖场5个,存栏母猪600头,年产仔猪12500头。规模化养殖每年可以给村内带来近500万元的收益,脱贫带富效果明显。

(三)是拓宽就业“致富路”。找准选对富民强村路子,采取乡贤带队伍、兄弟拉兄弟、工作队零散介绍等方式,积极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将村内剩余劳力全部引导外出务工,全村有近1100名村民在外务工,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每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超过4000万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责任编辑:黄祖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