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归档) > 广西定点观测脱贫攻坚

(图)东兰县大同乡天然村:努力奋斗寻发展,带头致富除穷根

2020-09-28 19:24     来源:广西扶贫网     作者:文图/黄敏 杨春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讯(黄敏 杨春桃) 东兰县大同乡天然村,地处大同乡西南部,全村面积12.7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总人口219户,8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557人,没有一分水田,80%以上的劳动力依靠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是东兰县极度贫困村,被列为国家贫困村定点观测点。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天然村小队队长蒙政华的脱贫故事。

图为蒙政华在摘果。

蒙政华,是天然村一个小队队长,2015年6月随东兰县扶贫办组织乡村干部一起到都安县考察学习,作为队长的蒙政华有幸能参加。在考察期间他惊奇的发现同样全是喀斯特地貌都安县山上却长满了漫山遍野的两性山野毛葡萄,在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蒙政华心想我为什么不向别人学习,发展葡萄种植业,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为群众的生活谋发展,努力争当致富带头人呢?正当陷入思考中时,现场一个洪亮的声音坚定的说,现在东兰县扶贫办有100亩20万元产业物资配套资金,有哪个村有信心立即去发展这个产业,就支持哪个村。这番话更是直激蒙政华内心深处,一心想为家乡产业着想的他当机立断马上联合村干部一起把项目争取下来。

学习结束后,在乡领导干部的支持下,蒙政华立即把队里的群众召集起来宣传动员,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大部分居民都是固步自封,小农意识相对较强,对产业较为陌生,在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动员下,个别农户才勉强同意加入种植。

由于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没过多久大部分农户开始动摇,面对群众的质疑加上条件的限制,蒙政华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积极和上级部门沟通反映,“由于地形的限制,种不出其它农作物,我们不想过着“等、靠、给”的日子,我们想发展产业,想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些。”听了蒙政华话,村支书立马赶往队里组织开会,积极动员,精准施策,树立群众信心。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群众一致决定成立天然毛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并选举蒙政华做合作社的社长。通过不懈的努力,攻坚克难,从种植、立杆再到拉线不出半年,100亩的毛葡萄种植基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群众看到了希望,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欢喜和期待。

2017年葡萄开始开花挂果了,因为技术短缺,葡萄的长势效差,收入不高,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同乡人民政府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安排技术员下来指导管护,县科技局也带来了肥料等物资,农户再次收到极大的鼓舞,在县委县政府加大支持下,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大力发展山野毛葡萄,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2020年,天然村山野毛葡萄种植面积已有1000余亩,产量达到30000余斤,曾经的荒山野荒地不仅绿起来的,还让每户均增收了4000多元,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感激。

图为党政发动,干部行动,片区联动为脱贫。

随着产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产量不断的提高,天然村的经济发展开始走向另一个里程碑,尝试古法酿制葡萄酒,集山葡萄粗产—深加工—销售一体,打造天然村的“天然拉菲”,进一步提升了毛葡萄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彻底改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面貌。几年来实现脱贫135户5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初的56.37%下降到2019年底的1.83%,顺利摘帽出列。

图为丰收时节。

蒙政华说,今年要在政府、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开始规建葡萄酒生产车间,配套相关生产设备,并着手注册产品商标,深入挖掘毛葡萄产业的潜在经济效益,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强力打造特色产业,把毛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助推脱贫攻坚,为实现全面小康做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黄祖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