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亮点聚焦

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我区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03-14 18:20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是各民族和谐共生、守望相助的家园。作为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空间,是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近年来,广西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族居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北海疍家小镇的党群服务中心里裙裾飞扬、民族舞蹁跹,来自五湖四海的各族旅居者跳出美好生活;百色老乡家园社区歌声嘹亮,搬迁群众唱响幸福日子;南宁望仙坡社区的居民心声墙,折射出各族居民同心筑梦的手足情深……在社区这个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各族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区共有2300多个社区,其中不乏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近年来,广西深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大力营造各民族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情系共同发展 互嵌共荣聚民心

广西有16万多户71万多扶贫搬迁群众,“插花式”安置在506个集中安置点。“搬得出,住得进,有发展,能进步”,成为保证各族搬迁群众融居发展的主要任务。

“政府每天早上8点派公交车来文华社区免费送我们到农业种植基地务工,下午5点半又接回文华社区新家,每人每天有80元钱收入。”贺州市平桂区文华社区的瑶族群众杨小红,对搬迁后的生活感到满意。

文华社区是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特大型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各族群众4075户21662人。为促进安置区各族群众共同进步,当地在社区周边布局重点产业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带动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点对点送工”等就业扶持模式,实现户均就业人口达到2.5人。

要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解决就业是关键。截至2023年,全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园区742个,新型经营主体2169个,带动4.5万多户搬迁群众参与产业务工。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南站社区,是广西易地搬迁第三大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搬迁群众4606户2万人,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4.52%。南站社区第一书记粟斌介绍,社区近年来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难点问题,采取“转移就业+‘万亩茶园、生态产业园、生态工业园’+‘微车间、微田园、微市场’+公益岗位开发”的“1+3+3+1”后续扶持模式,搬迁群众走出了一条“安置即安家、安家即安心”的幸福路。

“我不仅住进了新房,还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南宁市隆安县震东社区居民钟莉说。震东社区是广西在县城集中安置的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共安置搬迁群众5847户2442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8.55%。

安置区附近的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是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重点项目,累计投入20多亿元。目前,园区建成87栋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入驻企业62家,可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

凌云县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了全县8个乡镇的1800多名各族群众。镇洪村第一书记陈应毅介绍,安置点周边配套建设产业园,引进制药、蚕丝加工、茶叶加工等企业,打造帮扶车间,充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郭鑫华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