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乡村振兴

河池市宜州区:“四个标准化”打造富民“新丝路”

2024-03-11 09:10     来源:宜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     作者:邓小温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河池讯(邓小温)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抢抓“东桑西移”“东绸西移”机遇,通过推行种桑标准化、养蚕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品牌标准化等举措,提升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桑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宜州”的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一、发展示范桑园,推动种桑标准化

大力建设桑蚕规模化种养基地,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养蚕,依托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建成了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桑园微机耕作、机械化采伐收割等技术为一体的连片桑蚕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示范区,探索桑园种植和蚕茧生产新模式,深度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以种桑养蚕为主导产业,兼顾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生态休闲观光等多元化发展格局。通过种桑标准化,亩桑效益增加30%—40%以上,桑叶年亩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同时,组成由国家科技特派团、广西区蚕业站专家和龙头企业组成的技术团队,在桑园土壤改良、栽植模式、桑品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有效推动宜州桑园标准化种植。2023年,宜州桑园面积39.5万亩,全年养蚕量达191.3万张,蚕茧产量达10.13万吨,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合计产值达到102.25亿元,农民养蚕收入达52.7亿元,人均养蚕收入达1.3万元;建成4个以上省力化、智能化、工厂化养蚕技术示范基地,实现蚕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建设智慧蚕室,推动养蚕标准化

为解决养殖户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蚕农没有技术获取渠道等实际问题,与河池学院、河池移动、众志公司联合建设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智慧蚕房管家系统,推动传统养蚕模式转型升级,创新探索“公司+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新型村企合作共建道路。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平台运用了物联网、AI、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多种热门技术,可实现对蚕养殖环境的智能远程监管与农事的精准调控,实时监控蚕房的温度、湿度等,由平台技术人员进行调节,蚕农可根据平台的养殖日历,安排农事操作,“保姆式”帮助解决蚕农种养过程问题,推进从蚕种孵化到养蚕出茧的全链式标准化生产。农户通过智能化养殖,实现喂蚕、消毒效率提升5倍,摘茧效率提升20倍,养蚕病发生率由40%降到5%以内,蚕茧质量已由4A向5A、6A品质提升,人均年均增收4500元以上。

三、培育全产业链,推动加工标准化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提升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引领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向高价值驱动模式转型升级。推动嘉联丝绸等龙头企业实施织绸技改扩能工程,鼓励桑蚕茧丝绸企业新增坯绸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缫丝综合能耗;引进丝绸之路控股集团2000万米丝绸炼染印项目以及桂华、朴茵等桑蚕产业项目,推进真丝绸织造、炼白、染色、高新数码印花、服装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填补广西炼印染产业链空白;引进深圳同益新中控实业有限公司进驻宜州,实施丝绸全产业链项目,提升家纺技术装备,完善家纺设计体系,形成原料基地、缫丝、织绸、家纺、蚕蛹食品、丝绸文化创意和工业旅游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2023年以来,宜州茧丝绸规模以上企业16家,茧丝绸企业产值达37.05亿元,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和“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产品等,产品线上(电商)线下(实体店、展销店)国内外全面开花的销售网络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链突出、副链为辅的较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提升桑蚕品质,推动品牌标准化

宜州区聚力茧丝绸品牌建设,加强对宜州桑蚕茧产品、品牌策划、广告、宣传等进行宣传,打造宜州桑蚕茧展示馆、嘉联丝绸公司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刘三姐特色小镇—天丝小镇等作为蚕桑文化对外交流互鉴的窗口,不断推动蚕桑丝绸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同时,积极组织桑蚕茧企业参加国际、国家、区级农产品交易会,助“土货”走出国门。如“黄金茧丝”被北京故宫用于复原皇家蚕丝被;高品级生丝成为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奢侈品牌的指定原材料等。6A级最高等级生丝、蚕丝面膜等30多种桑蚕丝产品,出口日本、印度等10多个亚欧国家和地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价值累计超100亿元。目前,宜州区拥有“刘三姐”“南方丝巢”“一丝ease”等多家蚕丝被品牌;利用桑叶、桑椹、桑枝生产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叶面、桑椹酒、桑枝饲料猪、鸡等产品,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达6.7亿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