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乡村振兴

桂林市: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24-03-04 09:10     来源:桂林市乡村振兴局     作者:杨范革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桂林讯(杨范革)桂林市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桂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均排全区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增速排全区第2。

一、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经典

一是推动“农”字号经典提档升级。大力发展龙脊梯田、桂林米粉、恭城油茶等现有“农”字号经典,加快培育资水丹霞、桂菜等新的“农”字号经典。龙胜大寨村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瑶族油茶习俗”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二是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成效显著。打造逍遥楼、东西巷等一批历史文化新地标。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个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得以做强做大,“万年智慧圣地”成为桂林历史文化新名片,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桂林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三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带。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产业强镇,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县域、乡镇、街区、村屯,构筑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阳朔、兴安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遇龙河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成为旅游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二、大力发展富民兴农产业

一是“旅游+农业”,挖掘生态价值。把休闲农业示范点建设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打造恭城等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阳朔等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13个,阳朔10万亩金桔,兴安10万亩葡萄,恭城10万亩桃花,平乐30万亩月柿等一大批休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了农旅游融合,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荣获“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二是“旅游+研学”,挖掘文化价值。依托桂北深厚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以农耕体验和乡土文化为重点,围绕古村古建等旅游资源,发展科普游、考古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东漓古村、桂花公社等市级以上研学基地194家,发展研学游基地12个,年接待量超130万人次。三是“旅游+红色”,挖掘精神价值。突出“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民族风情”等特色,推动红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打造全州红军纪念碑园、灌阳新圩红军烈士纪念馆、全州毛竹山村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引导沿线当地群众开办红色生态休闲农庄,将长征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赋予桂北乡村新的时代精神,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人数达6000多万人次、收入400多亿元,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积极探索多元化增收新模式,让农户从事订单农业有“订金”、基地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参股经营有“股金”、旅游从业有“现金”。一是资源入股促增收。成立村民合作社,以集体所有资源入股旅游公司,形成利益联结体。2023年,龙脊大寨村群众享受景区分红达1000万元以上,遇龙河沿岸群众享受景区收入分红达3580万元以上,沿岸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二是资产合作促增收。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民房使用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开办精品民宿,形成了阳朔遇龙河、恭城红岩村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创建自治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0家、五星级农家乐26家,数量均排全区第1,全市直接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户5万多户,户均旅游从业收入超10万元。三是品牌带动促增收。充分发挥桂林世界旅游胜地的品牌效应,打造“桂林有礼”品牌,培育“桂花”系列伴手礼,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特产,累计入选广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个,恭城月柿、阳朔金桔入选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名单,数量分别排全区第1、第2。全市认证资源红提、龙脊辣椒等29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培育桂林砂糖橘、桂林葡萄等广西区域公用品牌14个,桂林罗汉果、阳朔金桔、荔浦芋等名特优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形成了桂林优质水果、蔬菜等6个百亿产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