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无障碍
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之窗 > 党的建设

玉林市玉州区“党建+网格+数字化”赋能乡村善治

2023-11-23 09:10     来源:玉林市玉州区乡村振兴局     作者:李泽 杨冬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本网玉林讯(李泽  杨冬) 玉林市玉州区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组织、队伍与农村网格相融合,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支撑的党建+网格“两融四治”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党建+网格+数字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小网格”推动社会“大治理”,让“小网格”织出幸福“大满格”。

一、以数促村治,网格由“平面化”转“立体化”提升

一是精准定格,触角延伸。以“强党建、提功能、优治理”为主线,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方便服务”原则,将各行政村划分为232个基础网格,招聘228名专职网格员负责网格工作。横向整合包联单位、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司法、民警、村医、防返贫监测信息员、农村党员等多部门力量组建志愿者队伍融入网格,纵向构建“城区-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片)”的多级网格管理体系。二是夯实阵地,完善机制。开展区、镇、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六有”标准化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对网格平台进行“定格、定人、定责”,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工作融合到“玉州网格”中。依托广西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完善“源头发现、采集建档、分流交办、督促检查、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网格员“前沿哨兵”作用,把网格服务治理触角覆盖到基层、畅通到基层。近两年,全区各网格处理纠纷调处、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疫情防控、防返贫监测等各类事项7054件,办结率达99.8%。三是数字赋能,效能提升。推动网格的线上+线下“立体化”提升,目前玉州区已完成54个行政村的数字化视联网平台建设,安装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摄像头1.5万多个,实现主要道路、重点场所全覆盖全天候监控管理;法院执法、消防、禁毒等15个单位社会治理职能以及1619路公安天网视频监控汇聚到区级综治中心共享平台,为科学分析、决策指挥、智能执法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

二、以数促服务,工作由“被动化”转“主动化”下沉

一是搭建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平台。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基础上,目前,区一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镇(街道)一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配备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服务设备配备比例均达到100%,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联络点配备自助设备比例达到18%,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法律服务。二是搭建党员教育培训数字平台。在玉州区54个行政村搭建壮美广西党建云平台,终端站点常用线与备用线实现“双线”100%覆盖,推动农村党员教育漫步“云端”,累计完成云直播党课、情景党课及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等超25场次,培训党员近30万人次。三是试点打造“多网合一、一网多元”的数字网格。选取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鹏垌村作为试点,建设鹏垌村“党建+网格+数字”乡村振兴大数据服务平台,对网格基础信息、基层党建、社会治理、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风貌等实行网格化管理。结合“锦上添花”工程,在重点区域安装“全覆盖”AI监控探头,连接辖区派出所指挥中心,筑牢安防“网格”,保障辖区村民的安全。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和网格服务工作,落实网格内每一个重点对象(如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员、大病重病人员、监测对象等特殊人员)都有联系服务网格员。

三、以数促振兴,产业由“分散化”转“集聚化”发展

一是以数字化促进产业融合。打造玉州区米粉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由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动态跟踪记录各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状况,有力推动生产经营主体在原料订购、生产销售上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企业降本提效。同时平台大数据为产业链上经营主体“种什么”“产什么”“怎么销”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指导,提升政府对米粉产业的全程监管、预警和决策水平,有效帮助企业、经营主体抓订单、拓市场、解难题。二是以数字化拓展销售渠道。依托玉州区农业协会综合党委,以党组织、政府、行业协会、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的方式,整合76家本地企业,打造“玉林靓货”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中心。加快提升农产品经营网络化水平,2023年以来引入中科微步、广西共此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优质互联网企业,举办直播带货、抖音探店、短视频等直播活动,开展了496场产品直播,平台销售金额约1364万元。通过“党建+银行+企业”直播助农行动、供销大集活动、牛腩粉烹制大赛等多种方式拓宽玉州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有力激发了乡村产业振兴活力。三是以数字化带动人才振兴。玉州区大力推广“直播+电商”新业态,引入直播讲师团队,利用直播孵化基地每月举办1—2期30—50人场次的半公益直播带货培训。先后引入30名直播带货主播、150多名网络达人,有效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农村、反哺家乡,培养了一批服务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乡村文旅、特色产品和工业商贸等电商直播带货、抖音探店、短视频运营人才。


责任编辑:郭鑫华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